close

  法國《歐洲時報》10月13日文章,原題:中德“交融”助中歐融合“解鎖”多年來, 媒體聚光燈下的中歐關係總是“經貿大單”唱主角。似乎從今年始,大單照舊,但輿論的焦點也有些改變。
  今年3月,習近平成為訪問歐盟總部的首位中國國家元首,倡導中歐共建和平、增長、改革、文明四座橋梁,建設更具全球影響力的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係,凸顯中歐戰略關係新高度。
  此次李克強訪德時關於“中歐融合,無所不能”的宣示,再次塑造出中歐在新的國際形勢下登高望遠的形象,使戰略關係再超經貿關係,受到前所未有的關註。
  習近平與李克強訪德,均不止一個場合講“中德關係不僅是買賣關係”。李克強在以“中國與歐洲相遇”為主題的漢堡中歐峰會上,將“相遇”落腳於“交融”。並稱“中歐交融”,“一切皆有可能”。結合習近平“一帶一路”構想,李克強從歐亞大陸的東端來到歐亞大陸的西端,講這番話,可謂意味深長。
  很顯然,在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交往中,德中關係在各領域均堪稱典範。因此,中歐融合的重頭戲是中德關係。中國與德國均為最大出口順差國;中國與德國均走了以改革促增長的道路;中國人與德國人均不喜歡“寅吃卯糧”的生活方式;中國與德國均認為對方的改革有可借鑒之處;中國與德國均信奉“創新發展”。所有這些共同語言,使中德關係出現了一波波令人矚目的“深耕細作”。
  為使兩國全方位、創新伙伴關係落到實處,李克強與默克爾在柏林召開“中德政府磋商”實際上是兩國內閣的聯席會議。議題覆蓋國計民生各個領域,30多位部長與會,對口研究落實,會診問題。這種磋商機制,在中國同西方國家關係中是唯一的。而李克強與默克爾10小時馬拉松會面,可見兩國政府首腦層面的交流熱度與深度。
  這次磋商簽署《中德中長期合作行動綱要》,涉及兩國關係方方面面,可以說是中德兩國關係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性文件。
  此次李克強訪德最具象徵意義的舉動,是他向默克爾贈送一隻由中德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在中國製造的“魯班鎖”。傳統與現代,伙伴與創新,困難與剋服困難,合作與雙贏, 都寫在中國與德國的“交融”之間。
  中國和德國是當今世界兩個重要國家,在歐洲倡導的多極化潮流中,雙方的融合,將是中國與歐洲,亞歐兩個大陸融合的解鎖鑰匙。而中歐融合,必將對全球經濟發展、促進文明進步、維護世界和平,推動深度改革,起到關鍵作用。  (原標題:法華媒:中德“交融”助中歐融合“解鎖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g22hgoat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